农业强省建设扎实推进查包養網心得_中国网

冬日,云岭大地依旧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牛油果刚刚落潮,咖啡豆又进入了成熟采摘期。永仁县、元谋县的大量热区水果采摘后运往全国各地。在昆明市,为保障节日交易高峰,昆明花拍中心组建突击组全力保供。

立足资源禀赋,云南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

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云南3年上台阶的第一年。这一年,云南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包養網排名

农业提质增效

2023年,云南省克服严重的气象干旱影响,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树牢防灾增产理念,落实“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粮油生产,全省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364.8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产量1974万吨、同比增长0.8%,粮食单产310.1公斤、同比增长0.05%,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料、油菜等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在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的基础上,云南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1+10+3”现代农业产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树立大食物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大早,刚刚采摘包養的有机奶白菜送进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经过严格筛选,贴上溯源二维码后运往全国各地。

有机绿色、品类丰富等都是餐桌上的需求变化,这与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谋而合。为了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云南聚焦种业创新,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和品种推广,完成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创建9个省级保种场和17个省级种业基地,花卉、中药材、烟草等种业创新全国领先。

聚焦设施农业发展。支持提质改造一批、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打造一批,建设75个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和31个蔬菜大县设施提质项目,蔬菜设施化率达15.2%,畜禽综合规模化率达42%。

聚焦农产品加工。以先建后补、直补主体的方式,实施农产品加工投资奖补,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提升至2.2: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

聚焦冷链物流。启动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三年行动,加强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建成冷库6700余座,库容近700万立方米,蔬菜、水果、鲜切花等农产品经分选、清洗、加工、包装、冷藏处理后进入市场的比例提高了6%。

聚焦数字农业。每年建设20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会同华为探索建设人工智能试验示范区,高端鲜切花、小浆果和烟草基本实现智慧化管理。

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云南逐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23年,全省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居全国第一,14个重点产包養網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农民富裕富足

昭通市大力发展天麻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综合产值近80亿元,带动10余万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2023年,楚雄彝绣产业增加值达2.45亿元,带动5.7万名“绣娘”就近就业。有了好产业,农民有了好收入,这样的例子在云南越来越多。

与昭通、楚雄一样,全省各地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活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过去的一年,云南特色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活力明显增强。推行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脱贫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奖补联农带农主体近1亿元,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稳定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带动65%农户增收。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的、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一律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64.5%,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收益。总结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等20余种利益联结模式,分季度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推动利益联结走深走实。

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比上年增长8%,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66:1,比上年缩小0.12。不断缩小的包養網城乡收入比,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实践结果。

农村宜居宜业

当前,“农业+旅游”成为云南最热门的词条之一。过去的一年,云南省打造最美乡愁旅游带、乡村旅游特色线路、乡村旅游集聚区、农文旅融合示范点,3个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53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入选全国推介名单,休闲农业收入同比增长11.2%。

乡村旅游的发展折射出云南乡村建设的变化。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不仅让农民生活更舒适,也让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根据《云南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云南省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千万工程”不是千篇一律,千村万落都有自己的特色,每村每落都需要量身定做特制的“套装”。

临沧市临翔区以“六微模式”为抓手,找到了破解传统粗放管理难题的突破口。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推介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临翔区“六微模式”案例成为云南省第五批唯一入选案例。元谋县农污治理户均财政投入由2万元降至4896元,以2.13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了8.7亿元的治理项目。牟定县探索出群众满意、成本低、治理效果好、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牟定模式”。

一年来,云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包養展,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三农”发展取得亮眼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王淑娟)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